關于汽車甲醛檢測超標的案例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當我們去提車的時候車廂里都會有很難聞的甲醛刺鼻味,但是汽車4S店的銷售人員卻經常這么說:“新車都有味兒,我們這算是最小的,我們這車絕對沒問題。”,“你看這輛純進口車,也有味兒,你開段時間就好了……”如果你購買過汽車,或去過一般的汽車銷售店,對這樣的話述一定很熟悉吧。

大家的擔心并非空穴來風。據報道,美國把車內污染與室內空氣污染等一起作為人類健康的五大危害之一。早在2006年,美國Ann Arbor環境集團發布的報告顯示,車內空氣中的有害化合物含量是家居和辦公室中的5到10倍。新車出廠后車內有害氣體的揮發時間至少需要6個月以上。
另一份來自中科理化環境分析研究中心的《國內汽車空氣質量報告》也顯示,車內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與室內空氣質量標準比較平均超標30%,而隨著車輛使用年限和行駛公里數的提高,TVOC呈線性下降趨勢。此外,車輛內部潛伏著金黃色葡萄球菌以及大腸桿菌,甚至霉菌、綠膿桿菌和肺炎鏈球菌等。和TVOC不同的是,使用年限越久的車型所含菌落數量越高。如果車內空氣長期處于這樣的質量狀況下,我們無疑進入了一個機械毒氣室,我們經常呆在里面的后果如何?
治理檢測有標可依
《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的發布實施,無疑將為車內空氣污染糾紛提供相關標準,不僅幫助消費者維權,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約束車企選擇環保材料和工藝。也可以檢驗車內污染治理的效果。
全國乘用車聯合會一位工作人員表示,綜觀世界各國對于汽車產品的環保要求,基本涉及排放、油耗、有毒有害物質、報廢回收和空調泄露等幾個方面,其中車內空氣質量是當前最受關注的部分。“因為其他幾個方面都不會對消費者產生直接的健康影響,但車內空氣的有害物則會被消費者直接吸入呼吸道。”該人士表示。他進一步解釋稱,車內空氣質量狀況與車輛制造工藝、零部件種類等有直接關系,影響較大的有汽車儀表臺板、門內飾板、地毯、頂棚、汽車線束、座椅總成等。
為何這項標準主要適用于銷售的新生產汽車,該人士介紹,車輛從制造完成到進入庫存、運輸,乘員艙都處于與外界環境隔絕的密閉狀態,車輛儲運的過程根本不足以充分釋放車內有毒有害物。而車主開始使用新車的時候,也是車內空氣中揮發性有機物濃度最高的時期。
我們對比該新標準和2003年開始實施的《室內空氣質量標準》發現,前者比后者要求低。比如對甲苯和二甲苯濃度的限量要求:甲苯車內標準為不超過1.1 mg/m3,室內標準為不超過0.2mg/m3;二甲苯車內標準是不超過1.50 mg/m3,室內標準是不超過0.20 mg/m3。對此,業內人士分析,車內標準比室內標準要求低,是因為汽車可通過打開車窗、開啟外循環等方式通風,較室內更容易。
甲醛致癌甚至會引起白血病,對此我們建議消費都新車一定要甲醛檢測,如果超標了一定要進行甲醛治理。